《於潜僧绿筠轩》赏析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jué),世间那有扬州鹤?

手机阅读
复制
打印本文
查看详情
小字体
大字体

苏轼《於潜僧绿筠轩》翻译

宁可没有肉吃,也不能让居处没有竹子。

没有肉吃不过人会瘦掉,但没有竹子就会让人变庸俗。

原因是人瘦还可变肥,人俗就难以医治了。

旁人若果对此不解,笑问此言:“似高还似痴?”

那么请问,如果面对此君(竹),仍然大嚼,既要想得清高之名,又要想获甘味之乐,世上又哪来“扬州鹤”这等鱼和熊掌兼得的美事呢?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苏轼《於潜僧绿筠轩》注释

此君:用晋王徽之典故。扬州鹤:语出《殷芸小说》。

▲ 原文

苏轼《於潜僧绿筠轩》赏析

这首诗是借题“於潜僧绿筠轩”歌颂风雅高节,批判物欲俗骨。诗以议论为主,但写得很有风采。

据《晋书·王徽之传》记载,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为人高雅,生性喜竹。有一次,他寄居在一座空宅中,便马上令人种竹。有人问其原故,他不予正面解释,“但啸咏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这“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便是借此典而颂于潜僧。因为典故中有着那样一位风采卓异的形象,诗入又用了“可”、“不可”这样的选择而肯定的语气,一位超然不俗的高僧形象便立刻跃然纸上。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是对“不可使居无竹”的进一步发挥。它富哲理,有情韵,写出了物质与精神、美德与美食在比较中的价值;食无甘味,充其量不过是“令人瘦”而已;人无松竹之节,无雅尚之好,那就会“令人俗”。这既是对于潜僧风节的赞颂之语,也是对缺乏风节之辈的示警。接着用“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申足此意,就更鞭辟入里。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思想品格和精神境界。只要有了高尚的情操,就会有松柏的孤直,梅竹的清芬,不畏强暴,直道而行,卓然为人;反之,就会汲汲于名利,计较于得失,随权势而俯仰,视风向而转移,俗态媚骨,丑行毕现。这种人,往往自视高明,自以为得计,听不进奉劝,改不了秉性,所以诗人说这种“俗士不可医”——医之无效。

以上为第一段。这一段的特点是:出语精警,议论精辟,发人深省。

文似看山不喜平。上面全是诗人议论,虽出语不凡,但若直由诗人议论下去,便有平直之嫌,说教之讥。因而下段重开波澜,另转新意。由那种“不可医”的“俗士”站出来作自我表演,这就是修辞学中的“示现”之法:“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这个“旁人”,就是前面提到的那种“俗士”。他听了诗人的议论,大不以为然;他虽然认为“不可使居无竹”是十足的迂阔之论,腐儒之见,但在口头上却将此论说成“似高、似痴”,从这模棱两可的语气里,显示了这种人世故、圆滑的特点;他绝不肯在论辩中作决绝之语而树敌。

下面是诗人对俗士的调侃和反诘:“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诗意谓:又想种竹而得清高之名,又要面竹而大嚼甘味,人间何处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这等美事。名节高的人难得厚富,厚富的人难得名高;做官的人无暇学仙,得道的人无暇做官;食肉的人无高节,高节的人不食肉;两种好处都不能兼得,多种好处就更不能兼得了。

这首诗以五言为主,以议论为主。但由于适当采用了散文化的句式(如“不可使居无竹”、“若对此君仍大嚼”等)以及赋的某些表现手法(如以对白方式发议论等),因而能于议论中见风采,议论中有波澜,议论中寓形象。苏轼极善于借题发挥,有丰富的联想力,能于平凡的题目中别出新意,吐语不凡,此诗即是一例。

参考资料:

1、傅经顺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49-351

▲ 原文

苏轼《於潜僧绿筠轩》创作背景

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春,苏轼出任杭州通判时,从富阳、新登,取道浮云岭,进入於潜县境“视政”。於潜僧慧觉在於潜县南二里的丰国乡寂照寺出家。寺内有绿筠轩,以竹点缀环境,十分幽雅。苏轼与僧慧觉游绿筠轩时,写下了这首《於潜僧绿筠轩》。

参考资料:

1、傅经顺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49-351

▲ 原文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为您推荐苏轼作品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què),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qióng)楼玉宇,高处不胜(shèng,旧读shēng)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一作:何时;又恐一作:惟/唯恐)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chán)(juān)。(长向一作:偏向)

手机阅读
复制
打印本文
查看详情
小字体
大字体

海南奇宝。铸出团团如栲(kǎo)(lǎo)。曾到昆仑。乞得山头玉女盆。

(jiàng)州王老。百岁痴顽推不倒。海口如门。一派黄流已电奔。

手机阅读
复制
打印本文
查看详情
小字体
大字体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zhēn)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xì)中驹(jū),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手机阅读
复制
打印本文
查看详情
小字体
大字体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chān)天长。

客舟何处来,棹(zhào)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áng)

峨峨两烟鬟(huán),晓镜开新妆。

舟中贾(gǔ)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手机阅读
复制
打印本文
查看详情
小字体
大字体

野水参(cēn)(cī)落涨痕,疏林欹(qī)倒出霜根。

(piān)舟一棹(zhào)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人间斤斧(fǔ)日创夷,谁见龙蛇百尺姿。

不是溪山成独往,何人解作挂猿(yuán)枝。

手机阅读
复制
打印本文
查看详情
小字体
大字体

定场贺老今何在,几度新声改。怨声坐使旧声阑,俗耳只知繁(fán)手,不须弹。

断弦试问谁能晓,七岁文姬(jī)小。试教弹作辊(gǔn)雷声,应有开元遗老,泪纵横。

手机阅读
复制
打印本文
查看详情
小字体
大字体
文学体裁